【建设国际人才梯队 赋能企业外贸发展】——我会联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举办研讨会

      为构建良性互动的外贸“产教融合”生态圈,3月15日,我会联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经济贸易系、上海德岛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湖北有限公司、武汉文泉智谷科技有限公司、中意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盈科外服(武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团体举行座谈会,共同探讨“建设国际人才梯队、赋能企业外贸发展”,助力武汉自贸区外贸发展提质增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系、经济贸易系拥有70多年深厚的专业底蕴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是“本—硕—博—博士后”一体化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力资源管理系是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知识技能竞赛理事会副会长单位、湖北省人力资源“政产学研用”合作联盟秘书长单位,贸易经济系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富,拥有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等重要研究机构。

      座谈中,人力资源管理系赵琛徽主任、经济贸易系吴英娜主任分别详细介绍了本系的师资力量、教育研究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情况,并从搭建专业服务平台、促进“政产学研用”等方面,着重介绍了2023年重点活动和正在、即将展开的课题研究。

      促进会秘书长晏英英详细介绍了湖北省新丝绸之路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会和东湖高新区(武汉自贸片区)进出口企业服务联盟的基本情况,对质量、标准、金融、法律、人才、知识产权、“一带一路”、跨境电商、“走出去”九大专业委员会的组成及功能进行了说明,对促进会和联盟一直以来服务企业、服务外贸的具体做法、取得的成绩和即将实施的重点项目进行了介绍。

      上海德岛商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湖北有限公司、武汉文泉智谷科技有限公司、中意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盈科外服(武汉)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紧密结合各自的企业实际,就跨境电商、服务外贸、人力资源培养、外贸合规管理等方面,交流了企业的期待、市场的需求和外贸的特点,对外贸人才需求与院校培养的差异化等问题进行了碰撞。

      会议主要达到了以下共识:一是建立协会、院校、企业三方深入交流沟通机制,定期开展类似的座谈研讨,经常性分享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共同开展走访调研企业活动,近距离接触企业、深入企业,及时了解武汉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外贸特点和市场运作规律,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随时调整方向,随时响应市场、企业、人才的需求;三是进一步找准切入口,确定具体项目或具体调研课题,协会、企业发挥社会资源丰富的优势,院校发挥科研优势,积极开展务实合作,用有益的研究成果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四是以问题为导向,以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为核心,共同开展“产教融合”的方法探讨和实践,以实操、实训、实习和模拟公司运营等方法,优化人才供给,提高人才匹配度,引导人力资源流动符合市场需要,符合企业需要,实现企业效益和人力资源效益“两个最大化”;五是分类服务外贸企业,依据省内不同区域、不同业态、不同发展阶段规模的外贸企业,汇聚人力、商务、外贸、法律等多方面功能服务,打通难点、痛点、堵点,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综合性外贸解决方案。

      期间,湖北省新丝绸之路国际合作交流促进会和东湖高新区(武汉自贸片区)进出口企业服务联盟诚挚聘请赵琛徽教授、吴英娜副教授、刘凯副教授为“国际商贸人才引育顾问”,并向3位专家发放了聘书。

      此次座谈会,汇集了协会、企业、院校、智库专家的资源优势和渠道优势,充分释放了合作潜力,为下一步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推动政策支持打下了坚实基础。